旅游资讯

山东嘉华旅游董事长张明:从旅行服务商向旅游生活服务商转型

2020-08-03 作者: 济南交通广播 来源:济南交通广播 点击次数:6715

忙碌的空中飞人

记者:近期国内跨省游恢复了,我知道您非常忙,应该是刚刚从外面回来,马上又要出去。从哪回来,又准备去哪?

张明:今年是少的,因为疫情原因飞的少。往年都一年最少100多次。大约一次1000公里的话得十几万公里。


记者:为什么要这么个飞法?

张明:因为嘉华要想发展,需要拓展我们的这种生存空间,我们要去抓商机,去寻找资源,有些事情我的助手,我们的同事可以去做,有些事情是别人取代不了的。


蛇吞象的奇迹

记者:您是从哪一年开始涉足旅游行业的?

张明:我干旅游是从96年开始干,那么这个创业是从97年开始,嘉华是我2005年收购的。嘉华一开始不在我手上,是同行在做,那么后来我有机会有这么个机遇,当时花了个算是个大钱,就把嘉华从别人手里边收购过来的,从2005年开始,现在到今年已经15年了。


记者:旅游行业应该是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嘉华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

张明:最关键的是我的企业文化,以进取厚道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首先要进取,别人休息我们在工作,别人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加倍的工作要进取。再一个就是要厚道。山东人这种传统就是重情讲义,讲信用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我们要遵守,进取厚道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起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企业从白手起家到发展壮大,肯定要经历一些节点性的事件。

张明:当然中间也有一些事件,当时叫山东新闻旅行社,从新闻旅行社到2003年包飞机,这是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全山东省还没有人这么干,我胆子比较大,敢为天下先,就是那时候我们就把沈阳济南桂林的飞机包下来了,当时也是正好赶上非典,但是我们挺过来了,到7月份以后就出现井喷,真的是井喷。那一年有点原始积累,一直到2005年有一个机会,嘉华要出售,我就花点钱就把嘉华买下来,完成了从一个国内社向一个出境游组团社的大转变,通过三级跳完成了一个蛇吞象的过程。因为旅行社是讲资质的,新闻旅行社是一个国内社,那么嘉华是一个出境游的组团社是最高级别的,我们就把嘉华买了以后,就完成一个质的飞跃。再一个重大机遇就是2009年我们拿到台湾游的资质,当时在山东省只有6家,在全国也就100多家,赴台游资质,这是非常宝贵的。09年拿到资质,10年我们开辟全中国第一个中国大陆飞台湾的旅游包机,完成这几个大的事项,这样奠定了嘉华的这种发展这种基础。


记者:很多企业家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都在朝着百年企业的目标去谋划,您有没有这个想法?

张明:对于每个企业家来说,企业就和他的孩子和他的生命差不多,他当然希望能够长寿,当然百年企业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我们也做了20多年了,后边还有80多年。我是希望往这个方面去发展,当然我们公司也在完成一些内部的改造改制,我希望把这个公司做成一个不是我个人的公司,而是做成大家的一个公司,大家一块去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疫情倒逼下的艰难转型路

记者:对很多企业来说,要想成就百年企业,今年是绕不开的一个坎。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张明:

你说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这是我创业以来差不多是最难的一年,半年没有生意,原来没有生意,它规模比较小,几十个人都能承受,现在我们人太多了,费用也大,疫情对这种中大型的企业影响是比较大的,整个山东我们有1000多号人。刚刚在7月14号开放跨省游,那么在这之前基本上就是有省内游,省内游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连水电费也赚不出来。开放跨省以后稍微好一点,但是即使全部都恢复了,恢复到19年的状态,也只能是我业务量的30%。因为我们70%是在出境游,出境游没有开。


现在看这个出境游应当讲估计最快得明年的事了。绝大多数恢复不了,能恢复个往年的百分之一二十就不错了。因为大家还是心存顾忌的。另外有一些机构,比方说教育部门,研学游是我们很大一块组成部分,他有些学校教育机构明文规定不允许跨省出去旅游。当然是旅游部门希望放开,交通部门也希望放开,但因为我们有很多机构很多部门在限制,他不能形成统一一盘棋,所以说没有疫情了,各个部门都提倡都可以去,不是这样的。


记者:疫情倒逼很多行业进行了转型,嘉华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和做法?

张明:原来嘉华是一个旅行社,围绕产业链来做,它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叫旅游服务商。那么经过这个疫情,我在想因为旅游相对来讲是个低频次的,我希望把生活的概念加进来,我们一直在做尝试做原产汇。就把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境外的一些土特产把它引进来,从旅行服务商向旅游生活服务商转型,在一直做努力。最近我们也和一些比较大的机构,类似于天猫、京东,这样的机构在尝试合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互相获利,互相引流,互相赋能。现在我们有一些店,直接把营业执照的内容改了,就增加上生活类的,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待游客做旅游线路的推荐。


记者:据说下一步嘉华还有不少跨界的想法。

张明:我们下一步和银行和各大机构可以把我的产品,运用数字化手段弄个二维码让他们去扫码,然后可以购买我的产品,就是把线下的往线上去移。一个是我们修路自己有路,走自己的路。另外我们借路走,广泛的拓展这种渠道,我们本身是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那么我们在拓展我们的销售渠道,这样的话就走出一条新路来。另外我们也把目光锁定在省内和国内,因为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变不了的,他还要旅游。我们就济南市山东省内的另外国内的一些东西,一些知名的资源、景区资源、酒店资源,旅游资源我们可以拿过来,我们不是单纯的送客,我们是作为一个景区的运营商乃至一个城市的运营商,我们和黑龙江的伊春和四川的阆中古城,都在探讨。很多这样的地方,就说我来给他运营整个城市的旅游,给他塑造这种形象。我联合全国的同行,因为我在山东叫嘉华,在全国有个华冠文旅,每个省的最大的民营旅行社是我们的股东,目前团结了40来家全国百强,我们可以起到龙头的带动作用,就是我去抓资源,把产业链拉长。


记者:由旅行社来操盘一座城市的旅游,这个转型升级应该算一个大手笔了。

张明:叫转型升级,原来的传统线路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去增加产品的内涵。那么再一个是转型,从旅行商向旅游服务商旅游生活服务商转型,开始从观光产品向度假,向康养产品去转型,转型升级完成蜕变。原来是有这个想法,现在疫情逼着我们必须走这条路。现在主要是后面这一块,文旅康养这个项目它是比较慢的,它启动比较慢,但是这个东西一旦要发动起来,它会产生巨大的这种效能,可能它一年两年没有效益,第三年的时候它的效益会是嘉华传统业务的10倍20倍的增长,是这样的,现在开始布局了。


记者: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里面有很多重磅的内容,你在学习之后有什么感受?

张明:我大体了解,从我们最高层来讲是非常关心中小微企业这种发展,关心民营企业这种发展,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也非常感激。还有一些东西是落地的问题,就是说我们高层的意见,高层的意图是非常好的,那么怎么样落地,其实在落地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情况会出现玻璃门,从里边看到外边非常美好,但这个门你突破不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提了太多次了。是,金融机构他们有他们的考量,他们有他们的风控,所以说对民营企业来讲,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希望高层也高度重视,也出台一些相应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你比方银行给你民营企业贷款,如果出现不良会怎么办?他可以贷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他没有太大的风险。如果贷给民营企业是不是有一些利益交换,权力寻租就会出现猜疑,这个问题。再一个,有些问题是终身追责,你不能让他们的金融机构的人出现问题,否则是终身追责,所以这些东西好看不好用,包括疫情期间出台了很多措施,我们能够体会到领导的这种考虑到这种中小微企业难处的心情,但是我希望还要讲一个落地,真正能够惠及到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时,专门强调了企业家在稳定就业方面的作用。是什么支撑您每年飞上10万公里去拓展业务,尤其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坚持下去不放弃?

张明:我今年快50了,马上50周岁了。我觉得和企业家这种追求和他的情怀是有关系的。一个是他要有情怀,要有追求,要有一种企业家的精神,另外一定要给企业家以激励以鼓励。其实我们也面临很多的困境,有些时候真是想放弃,但是考虑到有这么多员工,社会上领导各界对我们还很信任,很关心,我们还得继续往下努力。肯定是还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在里头,他已经和钱没有多大关系了,就是要把事去做好。


记者:如何判断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对扛过这个难关有信心吗?

张明:我觉得这个难关还得有两年,一两年的时间到后年可能会好一点。我觉得我们经过疫情,经过疫情的锻炼考验,我对我这个团队非常有信心。我为什么要坚持做下去,也是得益于我们这个员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这么困难的时候,有时候他们只能拿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也拿不到,但是大家都不离不弃,还在坚持和我一块坚持,这让我非常感动,我是有责任带领大家前行的。


采访后记:旅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消遣与享受,对张明来说是一项事业。这份事业不仅关乎众多顾客的出游质量,更关系到嘉华上千名员工的生活福祉。这份责任,不轻。

关于嘉华
  • 小嘉:
  • 小美:
  • 景儿:
  • 真儿:
  • 晴儿:
  • 威海:

服务时间:8:00-17:00
非服务时间请直接留言

-->
嘉华旅游官方微信